孙颖莎和王曼昱又一次在决赛相遇。
昔日的海产姐妹到底还是分立于球台两侧。这一幕距离她们第一次站在彼此对面,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。
2013年的孙颖莎第一次参加全国青少年锦标赛,年仅13岁的她一路顺顺当当打进决赛,遇见了王曼昱,被她拦在了国家队的门外。
当时的她们谁也没有想到对面这个人会是自己的一生之敌。
她记得自己当时拿了亚军还是笑的,下了比赛还跟小杨说那个姐姐真厉害,咱好像还差点儿。
多么天真的崇拜。
孙颖莎和王曼昱从2013年初见,2017年相识,2019年和孙颖莎一起捧回考比伦杯,2021年又一起去了东京。
三大赛的团体、单项也都陆陆续续地转过几圈,如今只差一个世界杯单打奖杯她们还都没有见过。
谁不想拿拿看呢?
各凭本事吧。
开场四盘王曼昱一度打到3-1,呈现出绝对优势。王曼昱的粉丝喊破了天,气势如虹。
孙颖莎看上去没什么表情,用手擦了擦胶皮又摆上架势准备迎接下一局。
“紧张了?”
刘丁硕偏过头去问王楚钦。
王楚钦甩了甩胳膊又抖了抖腿,行动很是自如,便说还行,应该是不怎么紧张。
刘丁硕哭笑不得地锤了他一肘,“谁问孙颖莎了?我问的是你!”
王楚钦还没反应过来,茫然地看着他。
刘丁硕踢了踢他的脚,示意他自己看,“你紧张得都内八了我的哥!”
王楚钦低头才发现自己的双腿不知何时已经扭成了一股麻花,连忙松开了双腿。然而待孙颖莎一上场,那两条细白笔直的小腿又不自觉地缠绕在了一起。
“真该叫你那些粉丝看看你现在这个德性!说好的大心脏呢?孙颖莎都不一定有你紧张!”
柳丁一边嘲笑他,一边又安慰着。
第五局王曼昱从8-4一路追到了8-7,王楚钦抱着胳膊连着两根眉毛都皱皱巴巴拧在了一起,急道,“还不叫暂停啊?”
刘丁硕亦点头表示同意,“该叫了。”
局面实在不容乐观,孙颖莎果真要了暂停,一个人坐在场边细细地复盘。她的脑中一帧一帧地回放着这十年中与王曼昱的对决,输的每一球,孙颖莎都记得异常清晰。
相持几乎没什么优势,要赢就必须要打死前三板。
王曼昱是盾,她是那支矛。
王楚钦觉得场馆很冷,很孤独。
他们一起站在场上打混双的时候经历过比现在焦灼一万倍的比赛,但一低头一抬眼就能将心事说尽。无论面对再强大的敌人,他们互为对方的旁观者,总是能将问题一针见血地道破。
王楚钦很想冲到场边为她大喊,告诉她不要害怕,熬住就行,王曼昱熬不过你,她没有你勇敢。
他相信他们之间的默契,他相信孙颖莎一定也会这么想,但……
王楚钦左思右想,不愿意放弃万分之一的可能性。
千言万语,最终只得合掌托付给神明。
拜托,让她赢。
拜托,胖球之神,你一定要听见。
拜托,给她幸运。
那一刻的孙颖莎眼中只有球台上那颗小白球,而王楚钦的眼中只有孙颖莎头顶那个小小的发旋。
他妈妈说过,头顶有旋的孩子聪明有福气。
孙颖莎一定最最有福气。
王楚钦合起的掌间夹着一串星月菩提,每一颗都寄托着她的姓名。
暂停后回到场上,孙颖莎果然已经调整好了状态,搏杀得很凶,把前三板打得再变幻些,再凶狠些,将杀板隐匿得再诡秘些。
孙颖莎一路追进决胜局,3-3。
最锐利的矛狠狠扎进了盾内,僵持之下,两人都动弹不得。
球迷已经不敢再大张旗鼓地欢呼什么,无论他们支持的是谁,此刻也统一得只剩下一个动作。
祈祷命运偏袒,祈祷所爱之人足够幸运。
局中人身陷囹圄,只有柳丁置身事外地安慰着王楚钦,“放心吧,孙颖莎要赢了!”
孙颖莎已经找到了王曼昱的薄弱点,要击穿无非是时间问题。
王楚钦点点头,双眼却依旧一眨不眨地盯着大屏幕。
场上的孙颖莎终于在决胜局腾出了正手的空间,大开大合地打出了属于自己的节奏,赢下第三分后露出了快意的笑容。
“有了!”
邱贻可在看台上握紧了双拳,那样的笑容他在德班女单决赛上见过,比起呐喊,这个笑容才是孙颖莎胜券在握的标志。
这个笑带她捧回过吉?盖斯特杯,同样会为她带来哈马隆德杯的召唤。
“擦边了吧?”
决胜局5-4,孙颖莎提出争议要求看回放遭到裁判拒绝,重回场上到底还是有些灰心。王曼昱趁势而上,比分一路胶着到了9-9。
此时距离冠军只差两分,不可谓不紧张。
全场都屏住了呼吸。
孙颖莎发抢得分,10-9。
再次抢攻,11-9,干净利落地赢下了冠军。
大比分4-3,孙颖莎终于在这场耗时一个半小时的战役中获胜。
她一直强撑着的一口气终于卸下,累得瘫倒在地,脸上却是止不住的笑意。
她做到了。
整个场馆里山呼海啸的都是孙颖莎的名字,就好像她的名字是一种信仰。
这就是引领一个时代的感觉吗?
芸芸众生为她而来,这叫她怎么舍得走下领奖台。
孙颖莎从地上爬起来,第一时间朝着邱贻可的方向比了个“1”,又比了个大拇指。
她看见师娘带着小豌豆高举着自己的手幅,在一堆王曼昱粉丝的包围下无所顾忌地大喊她的名字,又特意向她们挥了挥手。
“孙颖莎,你值得!”
对她喊这句话的人越来越多了。
孙颖莎还记得自己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,还是她在德班赢下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个大赛冠军,结束了大满亚的魔咒,有位球迷带着哭腔对她喊“孙颖莎,你值得!”在一片欢呼声中特别突出。
就那么一个人,声音那么微弱,可她就是听见了。
也唯有这一声,狠狠烙在了孙颖莎的心灵深处。不同于在休斯顿世乒赛听到的“莎头巴黎见”,那是第一次有人对她说“孙颖莎你值得”,只是为她,没有别人。
多么令人动容。
王曼昱落寞地坐在场边盯着球拍不知在想什么。
不甘心,不明白,还想再来。
她恍恍惚惚地合上拍套,收拾起箱子离开了现场,神智唔知,直到眼前忽然有人打了一个响指,她才恍然惊醒,一抬头就迎上了林高远似笑非笑的眼睛。
他是天生的笑眼,唯有看王曼昱时眼里盛满了哀伤。
“林高远。”
王曼昱的声音里带着一丝颤抖,却又故作洒脱地向他伸出手,紧紧握住,“果断点,别犹豫。”
“我努力吧”,林高远听得出王曼昱的情绪起伏,摁下了自己的慌张转而去安抚她,“那什么,你要不要给我画个饼?”
王曼昱果然被他的无厘头逗笑,“想吃甜的还是咸的?”
林高远假装想了想,笑道,“还是甜一点的吧,我也是第一次打世界杯,有点害怕。”又补充道,“你知道的,林高远使用手册嘛。”
王曼昱歪了歪脑袋,像是想起了什么,忽地笑了一声,旋即学着张超的样子握紧了双拳对林高远说:“还有44分,你就是冠军!”
林高远彻底放松了,笑得眉眼舒展,“曼曼,你学得一点也不像。”
“像不像的,管用就行。”王曼昱抬手替他理了理乱掉的刘海,“别紧张,好好打,我挺你。”
林高远使用手册的唯一守则就是相信和支持。只要漫山遍野为马龙加油的人里,有一个声音是永远属于他林高远的,这就够了。
闽南人有首歌叫《爱拼才会赢》,又何妨为了她去拼一拼,也许就有奇迹会发生呢?也许呢?
遗憾的是,奇迹终究还是没能出现。林高远3-4负于马龙,再次与冠军失之交臂。
王曼昱悄悄离开了座位,躲去洗手间用冷水洗了把脸,让眼睛看起来不那么红。
她也不知道自己怎么了,方才自己比赛的时候,现场山呼海啸都是为孙颖莎喝彩的声音,王曼昱没有哭;两分之差败北,她也没有不甘心;可是林高远这样输给马龙,她忽然觉得心里绞得慌,眼泪簌簌地落。
原来她连哭都不敢为自己哭。
“头哥,醒醒,龙队赢了!”
林诗栋晃了晃王楚钦,他才勉强睁开了睡眼惺忪的眼睛,视线一片模糊,揉了好几下才渐渐看清了林诗栋关切的大脸,“头哥,你没事吧?”
王楚钦睡久了,嗓子有点哑,咳了两声,“没事,就是有点儿冷。”
他的鼻子都冻塞了。
林诗栋觉得在看台上加加油,喊两嗓子,还真没那么冷,反而看着王楚钦裹着厚厚的外套还不停在翻纸巾擤鼻涕,不由得开始警觉,“头哥,你是不是感冒了?”
“看颁奖!”刘丁硕十分及时地岔开了话题,引开了林诗栋的注意力,任由王楚钦一人泪眼模糊地消化着情绪。
马龙成为了史上第一位双圈大满贯。
这是他的偶像,也是他追随马龙12年来唯一一次无法不顾一切地为他呐喊。
偶像再次夺冠,王楚钦你到底在难过什么?
我难过,那座奖杯差一点就属于我。
我难过,冠军最终还是要在你我之间取舍。
我难过,你选择了你,而我也选择了我。
“去颁奖了。”
工作人员引着王楚钦来到台前,他才想起来自己也拿到了季军。
粉丝会说,第一次世界杯就拿到了季军已经很了不起,但球迷会说,我们的目标远不止于此。
王楚钦很难笑出来。
到底要怎么才能光明正大地说出自己又羡慕马龙,又羡慕埃文斯杯。
怎么听都像是弱者。
冠军发布会上,马龙笑着说,“上一次和莎莎一起得冠军还是莎莎小时候,2017年的日本公开赛。”眼里满是对妹妹的喜欢,一如当年看着小枣。
孙颖莎的身后,是刘诗雯、丁宁、李晓霞……女队的这些妹妹们一个一个地长大,哭了又笑,笑了又哭,最后陆陆续续地离开,而他也不再打混双了。
他忽然觉得十分悲壮。
人们总说80后这一代最幸福,他们见证过最百花齐放的时代,看过真正的自由。
马龙从2008年走来,看过王楠、张怡宁的光辉,也见过马琳、王皓的落寞,眼看过一代代起高楼,一代代楼塌了。
孙颖莎这样的后浪,让他觉得美好又残忍。
对于王楚钦,他也是这么想。
马龙想,原来当年他和王皓一起把王励勤他们打下去的时候,哥哥们是这样不甘心的啊。
“王励勤,第四名。”
“马龙,第四名。”
排位下降,时光重叠,一代人走一代人的老路,他知道自己的职业生涯已近迟暮。
他曾经开玩笑地对记者说,“我以为你要让我打到巴黎呢”,并没想过自己真的坚持到了这一天。
他一直知道自己爱乒乓球,却不知道爱得这样浓烈。
马龙到底有多强这件事,人们其实很难有实感,印象里他就一直在稳稳地赢,奶奶地笑,没有队友那么桀骜不驯,也不像三剑客的另一位那样在球场上潇洒隽逸。
他太全面了,全面到没什么特点,只剩下强。从鞍山小马熬成了龙队,人们对他的印象居然只有一个“六边形战士”,再没什么别的形容。
可是这样一个在国乒史上显得有些清寂的人,始终站在最高领奖台上,从未动摇。
樊振东在东京奥运会上以为自己会翻越他,没有成功;王楚钦在商业赛上赢了马龙两回,到了这次世界杯亦狠狠栽了跟头。
同期的球员退的退散的散,甚至比他小一些的90后也都离开了天坛东路,而他还屹立在主力位核心,从来不是因为他是队长。
是因为他真的无敌。
马龙从来不是一个好好先生,他的骨子里流淌着对胜利的渴望。征战赛场十余年,他喜欢球迷叫他的名字,喜欢张扬。
只要还能打,有一天算一天,去他妈的梯队,去他妈的伤病,这是我的时代,我的江山。
十二岁的王楚钦爱马龙的责任感,爱他为国争光,爱他不言不语的付出;而二十四岁的王楚钦爱马龙对于球台不计一切的爱。
马龙于王楚钦,是天上星。光芒不盛,但永远走在前方指引着胜利的方向。
赛后第二天,孙颖莎和马龙一起在大三巴门前拍了冠军宣传照。
孙颖莎人还在保姆车里,王楚钦已经发来了她刚拍好的照片,“恭喜冠军。”
孙颖莎回得很快,“冠军想吃个冰激凌。”
王楚钦沉默两秒,迅速打字,“这边建议冠军还是要一件LV。”
孙颖莎一撇嘴轻轻哼了一声,马龙深觉白驹过隙,不自觉地长长叹了口气。
“龙哥,你怎么了?”
孙颖莎是队里的小太阳,凡是别人的负面情绪她总能敏感觉察。
“没,就觉得你这个年纪挺好的。”
马龙没说什么,孙颖莎却好像什么都懂了。
就好像去年年底在名古屋遇见的那个15岁的张本美和,那双眼睛纯真、锐利,输了会哭,赢了是赚,都只为了自己。
如果美和是她的妹妹,也许孙颖莎会告诉她,好好打球,这是你人生中最快乐的几年。
再往后的她,有了荣光,也有了压力,有了责任,一步一步向核心位趋近,就再也没有了那么纯粹的岁月。
从她和秦志戬谈起条件的那一天起,孙颖莎就非赢不可了。
2024年,王楚钦和孙颖莎第二次换上了红裤衩,而马龙已经征战奥运十六载。一回首,他们这一群人都到了而立之年。
明明才三十几岁的同事,做了教练后一个个都累得两鬓斑白。王皓胖了许多,比当球员的时候还爱咬牙切齿,而同期神颜迷倒万千少女的邱贻可,退役后也肉眼可见地枯萎,两人再次并肩走在一起,看起来相差至少十岁。
孙颖莎问马龙,三十岁打比赛和二十岁有什么不一样?
马龙想了想,“没什么不一样,只会更想赢,因为打一场少一场。”
孙颖莎说,如果可以,我也想打到不能打了再退。
马龙揉揉她的脑袋,“我也不知道该不该祝你梦想成真了,莎莎,我只能祝愿你在场上的每一分钟都享受。”
“龙哥,你还是很想去巴黎吗?”
孙颖莎小心翼翼地问他。
“你该问,整个天坛东路有没有人不想去巴黎。”马龙并不正面回答,反而抛出了一个反问,“我、小胖、大头,三选二,你选谁?”
孙颖莎沉默。
“或者我换个问法,你觉得,谁不该去?”
“你这不是逼着我得罪人吗?”孙颖莎不干了,“龙哥,那我问你,我、梦姐、曼昱,我们三个,你觉得谁应该上单打?”
马龙哼唧一笑,双手抱胸,学着秦志戬指点江山的标志性动作,头一甩,“谁爱上谁上。”
好一招太极掌法,孙颖莎笑眯眯地,“龙哥,我有没有跟你讲过,你也是我的偶像?”
“你拉倒吧!今天要是大头赢了我,你还不定高兴成什么样子呢!”马龙揶揄道,“你俩又得庆祝一下。”
孙颖莎小脸一红。
“莎莎,他必须赢我。”
这是马龙离开前,说的最后一句话。